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 许赛卿:我上去就是说你上去要看我们测的性能怎么样,另外还要看人家的。当时一心就在想在工作么,我也没想到这些,反正就是要看他们怎么测,看人家去取经验嘛。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刚刚许老师讲的是很轻描淡写的,我知道那次是在一个最冷的冬天,因为当初北斗的卫星只有三颗,我们要在北京测信号,要等到北斗的卫星飞到北京上空的时候,测的信号是最精确,所以我们要等到晚上才拿到第一手的数据。她是在这么冷的天,等到她爬下来的时候,每个工程师都在那里冷的已经发抖。
天线研制成功了,芯片也变小型化了,这意味着北导导航终端的核心部件终于获得成功。这时,企业又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,那就是如何实现北斗导航的市场化。此时,导航仪刚刚在国内兴起,各元器件生产商标准不同, 芯片怎样去适应模块,模块怎样去适应终端?需要有人破解。2011年,尤源召集全国20家终端配套厂家,发起创立“中国北斗车载应用产业联盟”,共同研发200多款各种车型的导航仪,打通北斗导航系统整个产业链。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我作为这个专家团队的核心成员,开始了提出“自带干粮干北斗”的理念。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基本都没有,只有投入,因为还没用起来。曾几何时,我走遍了中国28个省,去到各个汽车城,去让车城的老板,要用北斗,没有人知道北斗什么东西,不懂。所以说在这个过程中,我从头到尾经历是在推动,所以说我得到了一个北斗办给了我一个叫“北斗义工”,因为我是没有人发我一分钱。
记者 周强:有没有算过这样一笔账?我们大概投入的钱是多少?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其实从2000年到2015年的阶段,我们佳利是在北斗上面是没有任何一分钱产出,只有投入,这个账我们是真的是没法去算。
记者 周强:我之前也听说您可能经常是赶夜往北京飞,可能要进出航天城的次数也比较多。寒冷的冬夜,我现在想想那个背影有些许的凄凉,您当时有那种感觉吗?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当初每月赶到北京去的时候,航天城是在北京城最最偏远的地方,航天城又非常大。那么接到指令的时候,基本上都是晚上的飞机,飞到北京。我每次想,这么冷的天,我一个人背着包,到后面再来一次一次走进去,因为这是军事基地,车不能开进去,必须自己走进去,这一路的几百米的路,给了我很多的人生的反思,我在做什么?我为什么这么晚要到北京航天城来?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第二天参加了会议,就把这些问题,就会释然,明确到自己在为北斗在做贡献,一种民族的自豪,一种企业的自豪,第三种参与到国家的顶层的战略的自豪,会把那些凄凉的感觉,凄凉的背影,转变成第二天的满血复活。
在尤源及团队的全力推动下,北斗导航系统被逐渐应用到汽车,船舶、乃至海事、农业、水利、电力等领域。越来越多的企业,加入到北斗导航的应用队伍中。大家的报团作战,也推动着北斗产业的从无到有。
记者 周强:发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也不是为了一个人在战斗?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这句话非常大的含义。其实当初全国几十家企业参加到北斗当中去,他们日子过得蛮好,用GPS做的蛮好,每天有大量的出货,但是让他们改成北斗,他们从不理解到理解,到感觉到为中国的北斗在做贡献,一种民族自豪感。
记者 周强:但是要接受北斗的应用,并不能只靠一种民族情怀。因为从一个实验产品到最后的应用,包括使用的成本也好,包括它的效果也好,都是最终端用户要考虑的问题?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大家都知道量取决于价格,量大了这价格能下来。第二,量大家不接受,量也出不来。所以如何解决这个矛盾, 首先第一个我们天线要降价,这是我们能够控制的,我们不赚钱,我们降下来。第二,所有的芯片,厂家要把它降下来,把量先做下去。我在这边说一组数据,GPS芯片天线的价格从几百块的级别降到几十块的级别,花了整整10年时间。我们北斗从也是几百块到几十块,花了三年时间,也就是说我们在整个推动的群下面北斗的发展的速度跟GPS加快了非常多,才导致今天我们有全球覆盖这个概念。
记者 周强:接下来您觉得您的任务完成了吗?还是可能会有更多的故事?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尤源:随着北斗的全球覆盖,我相信中国的卫星,中国的产品,导航的产品,会在全球各个角落,能收到我们中国的信号。
嘉兴佳利电子有限公司工程师 许赛卿:我也是这样想的,因为现在全球覆盖了,等于我们做的东西就可以应用到全球去了。而且我们这个材料都是全部国产化的,就是你迈向世界各国就没问题的。自主的知识产权,是我们国家的最核心的竞争力。
*结束语*
随着北斗“收网”,“北斗+”时代迅速开启。根据《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》,到2020年,我国北斗产业有望突破4000亿元规模。北斗,已经打开一个行业起飞的风口。而佳利,依然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,不断御风奔跑......
束语